瘫痪在床 苦命人绝处逢生
1974年的夏天,在砖瓦厂工作的熊木秀不慎被坍塌的土方砸中,腰椎粉碎性骨折。在医院抢救了两个多月后,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胸部以下失去知觉,再也无法站立。
熊木秀是个苦命的人,两三岁时,父母相继离世,他成了孤儿。20多岁正值青春的壮小伙,却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,熊木秀情绪极其低落,甚至萌生了“死了还好一点”的想法。
无助的熊木秀只能由砖瓦厂的同事们轮流照顾,他的心情一直非常苦闷,就这样煎熬了7年,一对夫妻的出现,改写了熊木秀的人生。
1981年,杨莲和丈夫一起分配到砖瓦厂。由于杨莲夫妇照顾熊木秀格外认真勤恳,这项工作就固定在他们夫妻俩身上。
“我们和他就是有缘,很愿意照顾他。”回忆起当年的场景,杨莲淡淡地说。
虽然厂里每月会给杨莲夫妇发些补贴,但相比照顾熊木秀的开销,这些补贴并不够用,夫妻俩就自掏腰包。
在杨莲夫妻俩的悉心照顾下,熊木秀心情逐渐开朗起来,也学会了乐观积极面对生活。
这样平静的生活,10年后被打破。
1991年,杨莲的丈夫去世,年仅44岁。丈夫的离去,让杨莲悲痛万分。丈夫临终前嘱咐杨莲:“我死后,你要好好照顾熊木秀。”
丈夫的临终嘱托,让杨莲从悲痛中振作起来,心中暗下决心:“无论如何,一定要把熊木秀照顾好。”
1997年,砖瓦厂拆迁,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,杨莲与熊木秀辗转来到麻丘镇敬老院生活。
倒水、洗脸、打饭,杨莲几十年如一日,将熊木秀照顾得妥妥贴贴。
照顾卧床的病人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特别是夏天,熊木秀出汗多,体重不到80斤的杨莲每天都要使出全身力气,帮130斤重的熊木秀翻身、擦洗。
每天饭点,杨莲从食堂打来两人份饭菜,总会给熊木秀多盛一点,食堂有熊木秀喜欢的菜,杨莲更会格外留心,“他吃得开心,我就放心了。”
让杨莲欣慰的是,照顾熊木秀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:“孩子们平常一有时间,就会买一些牛奶、水果来看我们。孩子们都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,他也把我孩子当自家孩子。”
牵挂在心 朝夕相处成亲人
“一年365天,我几乎天天和他待在一起,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,我都不会离开他。每年春节,我也和他一起度过。我的三个女儿生孩子,我都从未照顾。”在杨莲心里,对熊木秀的照顾,早已成了她的头等大事,对自己的儿女和外孙,却始终有一份愧疚。
近40年的朝夕相处,杨莲和熊木秀早已成为了亲人。偶尔的短暂别离,都成为互相的牵挂。
已经七十多岁的杨莲,身体不是很好,近几年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几次。
“我上个月做了息肉切除手术,在医院住院,敬老院安排别人来照顾他,我都不放心,怕别人照顾不好。”
“他现在吃饭没有?洗脸没有?”躺在病床上的杨莲,总是心神不宁,挂念着躺在敬老院的熊木秀。
杨莲的病情,也同样牵动着熊木秀的心。熊木秀一天一个电话,叫她照顾好自己,不要担心。
上周,杨莲去亲家那儿做客,心里总是有一分牵挂,生怕没有人照顾好熊木秀。一天时间,两人通了三个电话,熊木秀反复嘱咐,让杨莲安心做客。
熊木秀也很体谅杨莲的辛苦。杨莲说:“为了让我轻松一点,他努力自己翻身,大小便也是他自己弄,我只用帮他最后处理一下。”
“我心情不好的时候,他会开导我,叫我不要多想。我们没有血缘关系,但像一家人。要是我先过世了,都不知道谁来照顾他。”
只要我在世 就会一直照顾好他
杨莲的付出,熊木秀历历在目、铭记在心。2017年,杨莲做胆结石手术,刚进医院3天,熊木秀背部褥疮复发,也住进了医院。
得知熊木秀住院,杨莲心急如焚,立刻拨通了熊木秀的电话。“褥疮为何早不发晚不发,偏偏这个时候发,你这个时候住院,我不在,谁来照顾你?”听到这样的话,熊木秀的泪水夺眶而出。
近40年的照顾,让熊木秀感激不尽:“她做事认真负责,对我可以说是无微不至。我真的感谢她,没有她照顾,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。”
为了让熊木秀多跟外界沟通,有所作为,杨莲与敬老院负责人沟通,请熊木秀帮忙管理敬老院40多位老人吃饭花销的账本,社会捐赠给敬老院的物资也由他来草拟分配方案。
“只要我在这里一天,我就会把这些老人在这里吃饭的账管理好,我要对这些老人负责。”熊木秀说。
就这样,杨莲时常幽默地叫熊木秀为“熊会计”。“他写字很好看的,他没读过什么书,这些字都是他自己抄会的”,杨莲指着账本介绍。
闲暇时,杨莲会陪着熊木秀一起看电视,杨莲总是调到熊木秀喜欢的频道,边看边聊电视节目。“只要他开心,我就很满足。”
去年11月,杨莲获得了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“三风”榜样人物荣誉。在颁奖现场,通过视频展播了杨莲照顾熊木秀的感人故事,讲述了杨莲在他人无助时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。杨莲告诉记者:“我感觉很高兴、很值得啊!这是对我的肯定。”
展望未来的日子,杨莲说:“我和他就是有缘,不管怎样,只要我在世,我就会一直照顾好他。”
策划:陈大圣 编辑:张国辉
监制:许志程